0411-88165096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案例解析

案例解析 >>

幻灯片

  • 心理学家大会
  • 让我们用心沟通
  • 沙盘游戏
  • 家庭治疗年会
  • 环境展示
  • 环境展示
  • 表达艺术治疗研讨会

联系我们 >>

预约电话:

0411-88165096 18698674817 13130018628

微信:13130018628

联系人:青老师   温老师

地址二:大连开发区万达广场A区2号公寓2312


案例解析

为什么我总想伤人

小林(化名)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最近感到内心十分恐惧、焦虑,担心自己随时会伤害到别人,平时不敢独自一人做事,甚至不想出门,希望自己躲在一个角落里呆着。每周学校放假回家之后,都不愿意再离家返校,离开父母非常的痛苦。

据了解,小林有一个严厉的母亲,管理严格。在小林的眼里,妈妈的脾气不好,在家里完全说了算,父亲为人憨厚,不常在家,与家人沟通较少,比较服从母亲。妈妈也觉得孩子小的时候,自己心情经常不好,难免会拿孩子出气,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责骂孩子。高中时期,父母让小林独自一个人住在外面,觉得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可小林的内心非常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照顾,认为别人的父母都能与孩子在一起,自己的父母怎么就不能与自己住在一起呢?尽管如此,他还是按照父母的意愿,独自一个人居住。那时的他感到孤独、无助,还有恐惧和愤怒。高中时期,喜欢过一个女生,也提出想交个朋友的愿望,但被拒绝了,感到很挫败。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人欺负,与人打仗,险些丢了学业。当时觉得自己这辈子要完了,一直以来,小林觉得自己都很听话,基本上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在学校很少有朋友,会经常看不惯学校的一些事情和个别同学的言行举止,常常会产生愤怒、焦虑的情绪,有伤害别人的冲动,担心自己是不是已经做了害人的事情。一有伤害别人的冲动,他就会逃离那个场景。为此,小林感到十分的痛苦。

小林的问题源于小时候的行为举止受到了妈妈的严格控制。妈妈从她个人的角度,把成人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好坏的标准过早的用来约束和要求孩子,同时把自己因为对家庭的一些不满情绪也传递给了孩子,至使小林的内心形成了很多规则,这些规则束缚了他自身的成长和自我的发展,形成了谨小慎微的个性特征。当他带着内心的规则看待外面的世界时,就会产生很多的不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不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很难与别人建立亲近的关系,缺乏安全感。妈妈的焦虑情绪会让小林感到非常的不安,情感经历的失败,增加了内心的挫败感,自信心缺乏。加上小时候缺少父爱的生活,让他还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应付独自生活的状态。高中时期一个人的生活,加重了他内心不安、焦虑的情绪,积攒了很多对父母的抱怨、愤怒,还有自身形成的孤独和恐惧。高中阶段的一次打仗事件,父亲接送他上下学的行为,让他找到了被父亲保护的感觉,觉得只有在父母的身边才是最安全的。所以,当真正离家住校,独自面对学校生活和同学关系的时候,小林的行为出现了问题,多年积压的情绪以要伤害他人的思维形式出现,内心太多不应该的规则,让他看不惯很多的人和事。他愤怒、烦躁,又害怕这种情绪让他做出极端的事来,产生了强迫、焦虑的症状。内心的冲突让他觉得自己随时会出问题,而过去的经历告诉他,这时只有父母才能保护他,只有在父母身边才是最安全的,他觉得自己离不开父母。这是他每次回家不愿离开的原因。

小林的问题引起了父母的高度重视,他们带小林过来咨询,并为孩子做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经过咨询师的帮助,小林的症状基本消失了,父母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做出了很大的改变。现在小林已经能够适应学校的生活,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增加了体育锻炼,身心状况都得到了改善,整个家庭也变得更加的和谐、幸福。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给予理解和尊重,家长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和观念强加于孩子,孩子的内心已经千疮百孔,家长还全然不知,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小时候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长大后就要接受孩子的问题行为,反省自己,在想过很多办法都无法帮到孩子的时候,就要及时求助心理咨询,找到过去教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改变自己的同时,通过咨询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惑。因为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问题原因已经是孩子个性和行为习惯、情绪反应中的一部分,孩子一定想过很多办法都无法让自己摆脱苦恼。所以,单凭孩子自己的努力,很难从痛苦中走出来,有时会越陷越深。家长要关注自己的孩子,及时发现问题,积极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才能让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欣桥原创(为个案保密,案例信息已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