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88165096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学堂

幻灯片

  • 心理学家大会
  • 让我们用心沟通
  • 沙盘游戏
  • 家庭治疗年会
  • 环境展示
  • 环境展示
  • 表达艺术治疗研讨会

联系我们 >>

预约电话:

0411-88165096 18698674817 13130018628

微信:13130018628

联系人:青老师   温老师

地址二:大连开发区万达广场A区2号公寓2312


家长课堂

年龄不同因时施教

一个人从出生经历婴儿、孩童、少年、青年以至充分成长各个阶段,完全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就算已经长大成人,仍需每天学习。可以说,整个人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家长须紧记:无论孩子做什么顽皮或者不合常理的事,他都是在学习而已,过程中让家长动气、失望、烦恼以至于焦虑、绝望,都不是孩子的本意。

每个人的脑操控身体做出所有事情:思考、说话、行为、习惯,每个人都是同一个模式;脑更在操控着一个人与其他人事物相处、相配合的所有可能性。出生的时候这些完全欠缺,成年后则拥有足够的这些能力(至少家长希望这样),这个过程绝对不是偶然碰巧因机缘而培养出来,遗传基因早已编好了有关“软件程式”,并非孩子自由选择产生的。其实很多这样的“天然”活动都对孩子有很多很重大的意义,现代人往往以为比老天更聪明“人工”地替代了,往往产生了坏的效果。我试举几个例子:

1. 过早让孩子站立行走

一个婴儿从爬行到站立行走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右手右腿、左手左腿的姿势,这个姿势让婴儿掌握用手脚掌握用手脚推动自己前移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姿势不能让婴儿保持眼睛前望,因而不能专注事物(你可以在地上如此爬行体验一下)。这个阶段的主要学习意义在于训练出运用手脚移动身体的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右手左脚、左手右腿的姿势,这个姿势让婴儿能够专注于吸引他的事物,并且能爬行过去接触这个事物。这个姿势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发展出理解事物意义的神经网络!

人的脑分左右两个半球,中间有约1亿个神经元(脑神经细胞)连接着。每次的左手爬行动作,都激活了右脑半球,同时的右腿爬行动作作激活了左脑半球,因此连接左右脑的1亿个神经元便有了活动。脑的能力因多用而增长,这阶段的爬行让左右脑的1亿个神经元便有了活动。大家都知道,左脑辨认文字、事物,右脑掌管意义、感觉,左右脑的链接功能的增强,对孩子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婴儿时期爬行阶段没有完成就被“人工”地帮助站立走路的孩子,再过数年上学学习时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例如需要花长时间才能学会生字、容易忘记生字和看过的课文、对文章或说话的理解能力低等。这时又衍生出学习欠佳、厌恶学习、自信不足等问题。

孩子需要多长时间的爬行才是足够的?没有标准的答案。孩子脑里的“软件程式”自会安排,爬够了孩子很快就能站立行走。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不要把你的孩子跟其他孩子做比较,每个孩子的需要都不一样。

2. 孩子的顽皮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顽皮而苦恼,觉得孩子不受教、东搞搞西搞搞、不能安静下来、总是闯祸,很失礼、很烦心。一些家长更会对这样的小孩说:“你再是这样妈妈就不爱你了!”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因为孩子脑里预先编好的“软件程式”操控了他,孩子是无法安静下来的,但是听到妈妈这样说,孩子不是总怀着一份担心生活,就是学会不把妈妈的说话放在心里。久而久之,妈妈的说话对孩子变得没多少分量了。

每个人的脑里都有约1千亿个神经元,就算有差距亦不超过百分之一。因此,一个孩子是否聪明并不是因此,一个孩子是否聪明并不是因为神经元的数量比别人多,而是决定于神经元连接网络的稠密程度(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的数量)。这些网络如何增加呢?每次都有新的(以前从未接受过的)感官或者心理上的刺激出现,就会做成新的连接网络,这可以是一声斥责、一个声音、一次闪光、一份压力或冷热的感觉,只要是以前没有过的经验,都会产生新的连接网络。

教导一个孩子做什么事,例如如何拿起一个水杯喝水,一个我们称之为乖小孩的的小孩会按照家长的指示正确做出第一次(产生新的网络)。以后的9次都是那么“乖”地重复这个做法,得到家长的夸奖;而一个“顽皮”的孩子次次不同而发展出更多的网络。所以聪明的总是多花样,而多花样又使他变得更聪明。

要孩子乖乖地坐在那里等待新的刺激出现,他学习和增加连接网络的机会太少了,所以孩子会“主动出击”:坐不稳、对什么都好奇,同时专注能力低,什么东西不一会他就厌烦了。其实,太专注便学的不够多、不够快了。所以,孩子的顽皮可以说是孩子发展神经网络、让自己变得更聪明的途径。

若顽皮的孩子得到父母正确的引导,更有系统性和建设性地“顽皮”,例如引导孩子把好奇心放在科学、运动、实用性的技巧方面,孩子的成长就会更好。但是,须记住两点:

第一,引导的方向不得减少孩子的动力释放可能性,若减少了他便会感到无趣而放弃。

第二、 必须容许孩子保留部分时间可以“自由发挥”

3. 孩子的游戏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游戏是浪费时间,所以安排了很多学习活动给孩子,使得孩子没有时间玩游戏。这是错的不能再错的观念。没有任何其他活动能替代游戏带给孩子同样的学习意义。

表面看来,游戏只是让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提升,其实游戏的好处远不止这点,最重要的有3点:

除了肢体协调能力(运动神经系统与视听感觉感官的配合),孩子还能发展出做事懂得分寸、说话懂得轻重的能力。试想在“警察捉小偷”游戏的追逐里,孩子(小偷)一方面跑,一方面注意环境和选择前面的路,同事留神后面追来的孩子(警察)距离还有多远,需要同时做到的观察非常复杂而且情况是非常快速地在不断变化中。当“警察”的手快要抓到“小偷”的背部时,“小偷”把背部稍微挪移一下,再转变跑的方向,“警察”的捕获便落空了。这样快速动作的背后是非常精密而复杂的计算能力,同样的神经元网络也管理做事分寸和说话轻重的能力!多一些这样的游戏,孩子会发展出精密评估环境情况和有效处理本人与他人或事情的关系,这对孩子成长后的生活多么重要!

在游戏中出现的团队精神和沟通需要,让孩子发展出来重要的人际关系技巧,其中的接受他人与被他人接受、协调和谈判、观察与判断、维权与妥协,以及处理失败和失望的能力都是如此重要。我实在找不出来有其他活动或者学习可以替代游戏。

上述的效果自然产生孩子有效照顾自己的能力,在游戏中成功和被他人接受是最好的“能力肯定而成为自信”的模式。这样的孩子充满自信,学习的很快,能够在任何人群里有效的生存。

4. 让孩子生气或紧张的行为

有些孩子好像“特别顽皮”,故意做一些家长紧张或者生气的事。事实上,孩子是在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学习一些很重要的事情,孩子的动机并不是要家长紧张或者生气,而只是把家长作为学习的“工具”而已。特别是7岁之前的小孩,脑子里根本就不会有“故意怎样做才能让妈妈生气”的“坏”思想。

孩子是建立在“怎样做会(或不会)被接受”、“怎样做情况会(或不会)有什么事情出现”的认知网络!在家里学会了,长大后在外面就更懂得处理情况了。

孩子也会故意在一些事情上屡次不听指示,一些家长说孩子气死了,什么事都要叫上好几次孩子才听。我叫家长给我一个平均数字:要叫上多少遍孩子才行动?例如家长说“7次”,我就问家长:你做了些什么让孩子知道前6次的指令是无需听从的?孩子是在学习如何准确掌握事情的度了。他在工作、在人群里懂得鉴貌辨色、能够拿捏分寸,不也是很重要的能力吗?

————李中莹